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头条 体育头条

世界马拉松最好记录_世界马拉松长途

tamoadmin 2024-10-21 人已围观

简介1.领导在公共场合说另一个人是百米冲刺,你是长途马拉松,这是什么意思2.在进行长途马拉松时,我们该怎样控制好我们的心率和跑速?3.极限马拉松的著名赛事4.新人参加马拉松有哪些条件?需要注意些什么?跑全程马拉松,需要带什么东西?带一些能够补充能量的食物,比如能量棒等等。带一个计时器,方便查看时间。带一双好的跑鞋。穿合适的内衣裤,短裤、T恤,空顶帽。带一个腰包,放手机和盐丸能量棒那种容量的腰包。如果身

1.领导在公共场合说另一个人是百米冲刺,你是长途马拉松,这是什么意思

2.在进行长途马拉松时,我们该怎样控制好我们的心率和跑速?

3.极限马拉松的著名赛事

4.新人参加马拉松有哪些条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世界马拉松最好记录_世界马拉松长途

跑全程马拉松,需要带什么东西?

带一些能够补充能量的食物,比如能量棒等等。

带一个计时器,方便查看时间。

带一双好的跑鞋。

穿合适的内衣裤,短裤、T恤,空顶帽。

带一个腰包,放手机和盐丸能量棒那种容量的腰包。

如果身材有点胖的人,要准备好乳贴和凡士林,乳贴男士贴胸部,否则时间久了会磨出血的。

特别注意:

开赛前的早晨多吃饭淀粉类的,馒头咸菜什么的,淀粉提供能量。

跑鞋千万别穿新鞋,穿一双至少跑了50公里以上的跑鞋。

马拉松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中国选手成绩

2007年4月22日,中国马拉松名将周春秀在著名的伦敦马拉松赛上以2小时20分38秒的成绩夺冠,成为夺得该项赛事冠军的第一位中国选手。这是27岁的周春秀首次参加在亚洲之外进行的马拉松赛。埃塞俄比亚的前万米世界冠军瓦米在周春秀之后1分7秒抵达。罗马尼亚选手托梅斯库-迪塔后来居上,摘走铜牌。

周春秀2002年才正式开始马拉松训练,进步很快,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她甩下日本选手1公里多,获得冠军。在当年3月的首尔马拉松赛上,她跑出了2小时19分51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也是2006年世界第二好成绩。这也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七个跑进2小时20分大关的女选手

领导在公共场合说另一个人是百米冲刺,你是长途马拉松,这是什么意思

马拉松是为了纪念希腊战士菲迪皮德斯。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

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在进行长途马拉松时,我们该怎样控制好我们的心率和跑速?

领导是觉得你的事业前途更走的更好。

跑马拉松带给一个人的改变,正如职场对一个年轻人的魔鬼训练一样,你不再受到象牙塔的保护,你要开始一个人去面对途中的各种风险挑战,时而是惊喜,时而是惊吓。

真正成功的可持续的职业生涯是需要动力的,很多人低估了职业生涯这段旅程的长度,中途就把燃料耗尽了。

极限马拉松的著名赛事

让跑步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心率区间对应不同的能量消耗模式和训练目的。比如速度训练达到90%以上,直到接近最大心率,就能有效提高最大摄氧量。脂肪燃烧范围约为最大心率的60%-70%。心率手表可以方便准确的维持特定区间的跑步强度。

团队战略。跟上一个团队很有诱惑力,但是如果团队的速度和你的不匹配,你最好放弃这个计划。如果是一样的话,跟在后面至少可以帮你减少风阻,还可以调侃一下。当然,不要让谈话让你忘记控制速度。如果速度变了,及时分开。

通过呼吸控制。虽然呼吸节律和心跳节律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控制和支配,但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心率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心率减慢。当呼吸节奏变快时,这个周期的循环次数会增加,心率也会变快,所以你可以通过有节奏的呼吸来间接控制心率。

判断您最大有氧心率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最大摄氧量值。但是为了得到准确的VO2 max值,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的测试。这里有一个替代方法,很容易计算出你的最大有氧心率,就是用180减去你的年龄。这个数值似乎感觉有点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很大,但是这个公式很重要的一点是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操作模式。

让跑步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心率区间对应不同的能量消耗模式和训练目的,燃脂区间约为最大心率的60%-70%。心率手表可以方便准确的维持特定区间的跑步强度。稳稳的完成游戏。有些人喜欢通过心率而不是速度来引导自己完成比赛。比如平时训练的时候,把平均心率定在163-165,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如何在比赛中做好。

新人参加马拉松有哪些条件?需要注意些什么?

极限马拉松赛中最著名的三项赛事:撒哈拉沙漠极限马拉松、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和南极极限马拉松。撒哈拉沙漠极限马拉松:需缴纳一笔“尸体遣返费”的赛事  

已拥有27年历史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的起点多年来一直被定在摩洛哥东南部沙漠古城瓦扎特。由于参赛者常常在1000人上下,这1000多双铁脚在大沙漠疾跑时搅动、扬起的黄沙往往形成了一个金黄的世界,故有“金色马拉松”之美称。

不过,参赛者的感觉却并不那么美丽。相反,他们苦中作乐地戏称大赛为“地狱马拉松”,因为残酷的赛事甚至让他们时时感觉到神的威胁。据悉参赛的所有选手除了得递交体检表和血型外,还须缴纳一笔令人恐惧的“尸体遣返费”(如果最终平安无事即退还)。

对参赛者来说,穿越危险的流沙区、巨大的沙丘、蜿蜒的山丘、干涸的河床等复杂地形既是挑战,又是受罪。没有绿洲,没有清泉,只有烈日当空、金沙漫天、呜呜作响的风暴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龟裂土地,加上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不过正是环境的恶劣,反倒成就了这片人类挑战体力和意志极限的马拉松圣地。

比赛分为6个赛段,全程250公里,需在6天内完成,而大风和沙尘天气给参赛者们的长征又平添了不少麻烦。据悉,最考验参赛运动员的首推高温、干旱和流沙这三大沙漠杀手。4月的撒哈拉沙漠忽冷忽热,晚上的气温低至5℃以下,但正午可能会飙升到50℃。烈日和高温让人体水分大量流失,虽然途中设有少量供水点,但很多选手没等到跑到下一个供水点就因脱水而痛苦地倒下了。

选手也被允许在比赛中打一次点滴,但超过2次即意味着放弃比赛。至于柔软的沙子下暗藏着的很多流沙,则可能如其它地区的泥石流、雪崩那样,随时可能活埋反应稍稍迟钝的选手。

和传统马拉松选手的轻装上阵不同,参加沙漠马拉松的选手们还需要身负食物、药品、水、服装、帐篷等宿营装备甚至遇险求救信号枪,平均背包重量可达10公斤。在烈日下、沙暴中,这对长途奔跑、体力极度透支的选手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故在参赛之前,运动员们需进行缜密的计划,尽量减轻背包重量是取胜的一大关键。但比赛又明文规定,所携带的食物必需保证参赛者每天获得不少于2000卡路里的热量,此外创可贴、指南针、手电筒、备用电池、打火机、小刀甚至求救时向直升飞机反射阳光的小镜子等小玩意都在必带之列,如若遗漏则可能遭到扣分的重罚。

伤病是选手们遭遇到的特别棘手的难题。一般来说,第二赛段“痛苦序曲”便开始了——大多数选手的双脚在比赛第2天就磨出了疼痛难忍的大小血泡,以致于寸步难行。尽管途中的医疗站可以提供治疗,但往往排着一字长龙,故大家宁可自己用纱布和胶带作自疗,忍痛坚持到终点。

在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历史上最有名的选手首推意大利现代五项奥运冠军莫罗·普罗斯佩利。退役后的莫罗不顾伤病缠身,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撒哈拉马拉松大赛,但却在比赛第2天遭遇沙尘暴,独自被困在沙漠中。他缺水、缺粮,坚持到第4天后,只能喝自己的尿液,同时抓蝙蝠充饥。在饥饿和干渴的双重打击下,他神智开始恍恍惚惚,并出现了轻生之念。他无力地躺在一个墓穴里绝望地割腕,但由于体内缺水,血液竟然迅速凝固起来。

自杀未遂,反而激发起了莫罗的求生欲望,在被困8天后,他最终沿着一条河床艰难地走出了沙漠,体重比原来轻了15公斤。而他也成为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史上最顽强、最传奇、也最幸运的选手。

令人惊诧的是,参赛者中还不乏年已古稀者。一名75岁的法国女选手卓拉保持了大赛最高年龄纪录,74岁的日本老太诺日可也成功地完成了全部赛程。

至于参赛者的参赛目的,很可能因人而异:有不少是企望通过这种类似于自虐的行动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或彰显自身的能力;有的表示试图以投入最险恶自然环境的方式来亲近大自然;有的只是为赶潮流图时髦;还有的则更为个性化——如有个热爱自己工作的法国面包师在长跑的背囊中竟然插着他烘烤的一根长长的面包(似乎在为自家的品牌在做广告),一位英国母亲是为悼念夭折的儿子(孩子的遗容就印在她的运动衣上),一名意大利小伙是为打动女友芳心,一名德国医生则是专为胰腺癌筹募研究基金……

这个世界上最艰苦的马拉松大赛并不颁发丰厚奖金。组委会早就在自己的官方声明里作出这样的公示:请干脆忘记有奖金这回事吧!因为男子冠军仅获4600欧元,女子冠军更是只有区区2800欧元,对于训练费、装备费、机票费以及报名费等近万欧元的总投入相比,确实少得可怜。

赛事的创办者帕特里克·鲍尔每每提及大赛,总会意味深长地说:“在茫茫沙漠里你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坚持就是胜利。而大赛的最大魅力在于,一旦你挑战撒哈拉大沙漠获得成功,以后再去地球上任何可怕的地方都不会胆怯啦!” 亚马逊丛林根限马拉松:危机四伏的比赛

从电视转播画面来看,说巴西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是“绿色的非常马拉松”倒也并不夸张:全长达254公里的赛程被完完全全地包围在郁郁葱葱的原始雨林之中,就自然环境而言,那里确实很“绿色”。但这无疑只是表面现象,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堪称是世上最“不要命”的赛事之一。

首先,赛程约为传统马拉松赛程的6倍,加上不仅要在雨林中背负重达数十公斤的自给物品在6晚7天之内完成254公里(共6个赛段分别为23、23、38、38、108和24公里),其中限时为48小时的最艰难赛段108公里被选手们戏称为“魔鬼赛段”(不少已见到最后胜利曙光的选手都是在这一赛段上功亏一篑而惨遭淘汰),而且还需完成接连不断的渡河和穿越沼泽。这对选手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难忍的燠热(白天可高至42摄氏度以上)和高湿度(放在背包里的备用衣衫可以轻轻松松地拧出许多水来)往往提前透支了选手们的体力和精力,许多选手在赛程不到一半时就已陷入脱水等困境之中难以自拔,以至于每年的大赛都会有超过6成的参赛者不得不中途退赛(其中包括众多各国著名的“神行太保”),退赛率之高在众多非常马拉松中都名列前茅。

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王国里,成千上万种植物用数不胜数、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视觉空间。为了使亚马孙丛林不成为一座“绿色地狱”,参赛选手都得听从组委会的安排,先接受严格的培训,其中有:如何在河水中避开漩涡、激流或鳄鱼,安全游往对岸;如何辨别植物——哪些可果腹或解渴,哪些又可能在2秒钟之内让你毙命;如何跟狭路相逢的毒蛇周旋;哪些毒虫可能危及性命;不幸中毒后如何实行自救;如何在酷暑中帮助自己身体有效降温;一旦中暑后如何迅速恢复体力;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进食;如何利用随身携带的小工具保护自己并对可能遭遇危险的他人施行救援等等。

白天,穿行在丛林和水流间的选手们需勇敢地面对潜伏着的多种危险,其中常见的有鳄鱼、毒蛇、毒虫、食人鱼、激流、中暑、传染病、迷路等等,也难以预料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意外,由此很可能随时随地都处于惊恐心理的包围之中。

时间和空间在丛林中似乎在某个环节上错了位:选手们在里面跑上几个小时后,一种似乎在原地踏步的错觉会油然而生,因为周围的景色跟出发时大同小异:一样的遮天蔽日,一样的曲径通幽,一样的密不透风,一样的危机四伏,一样的散发着腐臭的落叶……大伙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轮回而难以解脱,但头顶迅速西移的太阳又真真切切地提醒着你必需抓紧时间与时俱进。

而夜色中的原始丛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寂静的夜不时被此起彼落的鸟叫虫鸣,猴子尖锐的啼声,还有不知名野生动物调门高低不一的嚎叫打破,这一曲令人心悸的丛林交响乐简直让所有选手都加快了心跳!当选手们拖着疲惫得颤抖的身躯终于住进自己搭建的简陋帐篷后,还得时时提防趁夜幕作乱的毒蜘蛛、毒蛇、毒蜂、毒蝶等,甚至警惕美洲豹等猛兽可能的侵袭,由此往往也难以安然入梦。

来自中国的超级跑选手陈盆滨前年第一次参加亚马孙极限马拉松,就荣获了亚军。

陈盆滨回忆说:在热带雨林中奔跑,不时会有树枝从树上掉下来,要时刻盯防,以免受伤。除此之外,还要预防苍蝇和蛀虫的叮咬。奔路时,树上的蚂蚁窝落在脖子上,他以为是树叶,用手触碰,没想到是蚂蚁。南美洲的蚂蚁会咬人,蚂蚁顺着背部滑落,当时背部的疼痛像针扎一样,直到现在还有疤痕。

更让陈盆滨难以承受的是水路。他说:双脚被长时间浸泡后,非常容易起泡,加上长时间奔跑,血液循环不畅通,脚步肿胀,颜色发白,非常疼痛。参赛半个月后,我的脚趾甲脱落了5个,而剩下的也都印刻着黑色的烙印。 南极极限马拉松:在企鹅也难以生存的地方比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令人望而生畏的南极冰原极限马拉松就已有了雏形,而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日趋“成熟”:大赛规则已相对固定,后援设施也渐渐完善,各路好手在比赛中也得到了更安全的保护。大赛通常在距离南极点只有五六百公里的艾尔斯沃思山脚下开跑,全程100公里都在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南极圈内。

无疑,这是地球上最冷的100公里的“赛道”(其实并无“道”而只有冰原)。尽管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0摄氏度,却正值南极洲最暖和,相对也最适合比赛的盛夏时节。就这样,头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阳,但气温依然可能低至零下30摄氏度,脚下是一望无际的银色冰雪世界,一眼望去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野生动物,甚至也不见企鹅踪影——要知道,企鹅也从不在如此高纬度地区(已接近极点)逗留。

在“世界尽头”南极的极点跑马拉松,听起来有点浪漫,但实际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磨难”。选手们需沿着英国探险家罗伯特·司各特和挪威探险家罗纳德·阿蒙德等先辈的足迹,冒着难以想象的严寒以及雪盲的危险,穿越海拔超过1000米的南极高原。除了速度达每秒5-10米的大风发出的呜咽声和选手们偶尔的低语外,没有任何声响,形容为“亡世界”也并不为过。而在如此无声的环境中完成如此大运动量的比赛,对选手们的心理承受也是极大的压力。

南极冰原极限马拉松大赛的报名费高达16500美元,故“花钱买罪受”的调侃话不绝于耳。但平心而论,大赛的后援服务也是最高级的。为期8天的比赛将从空运选手开始:满载各国选手的私人飞机从智利的彭塔启程,花费几个小时就抵达了位于极点附近的冰原马拉松大本营爱国山。大量的雪橇救援车、移动式后援站按照预先精密的设计,被散布在绵延100公里长的赛程中,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等也将在各赛段整装待命,尽心为选手们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大赛正式开始前,选手们先需接受赛程为42公里的适应性训练,他们学着在暴风中,在雪山、冰山上艰难行进,他们这才发现:南极跑跟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长跑完全不是一码事,每向前迈出小小一步都需要付出成倍的体力,和完成同等赛程相比,往往需要多付出1-2倍的时间。

如果不巧遇上暴风,则更需付出几倍的努力与之抗争。他们也学会了不太在意花多少“时间”,而更看重是否能坚持到底完成赛程。

也有选手更为聪明地早在飞来南极参赛之前,便开始了在当地的适应性训练。如英国伦敦的一个南极挑战小组,就曾经租用了一家花卉市场的一个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冷身训练”,结果在正式比赛中,他们都显现了超强的抗冻能力(无一人冻伤),并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有意思的是,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参赛选手还被要求:小便一律需用尿壶接着,生活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如果违规,即可能扣分受罚。

虽说随处可见后援站,但按照规定,后援站仅仅提供医疗冻伤等服务,而参赛者的所有给养,包括食品、水、药品、器具等均需由选手自行随身携带。组委会往往事先叮嘱各路英豪:不妨带上你所需要的一切,因为别人不可能跟你共享他好不容易才带来的任何东西。

据悉,除了食品、水外,以下物品和器具在必带之列--

★指南针:别以为有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在静止不动时,GPS并不能通过分析两点的相对方位来指示方向,此时只得依靠指南针。

★防冻药品:其作用不言自明。

★反光镜:往往就是一面小镜子,遇险时用来反射日光,以引起正在空中实施救援的直升机驾驶员的注意。

★冰钩:用于在倾斜的冰面上攀援时防止滑跤。

★冰斧:如果不慎掉入冰窟,可用以自救。

★专用墨镜:积雪的强烈反射很容易引发“雪盲”,而戴墨镜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特制保温衣:以特种保暖化纤和羽绒为填料缝制的多层“南极装”。

★特制防冻鞋:既要防冻,又得轻巧;既宜登山,又可踏雪;既得防湿,还需牢实,而且需至少带1双备用。

需要有足够的训练作为基础,否则,不要轻易尝试整匹马。毕竟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你要有敬畏之心。摆正心态,马拉松不是出类拔萃的,你平时怎么在比赛中训练到什么水平,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第一匹马中安全完成比赛就是胜利。还有就是设备的选择。马拉松比赛不要用新买的器材。每一件装备至少要在一个月之前穿戴好。甚至盐丸和能量胶也要在赛前吃,这样会减少比赛中异常情况的发生。

提前2个月开始准备长跑训练。长途是一个相对数字。如果你跑马拉松,你的长跑训练一定要超过20公里才能叫长跑。(如果准备半匹,那么16公里就算长途了。)长距离每周可以从20公里增加到30公里左右。其次,赛前两周一定要减少量,这样身体疲劳才能减轻。赛前一周基本保持慢跑,最长训练不超过12公里。

马拉松听起来很难,但如果你要求不高,完成它相对容易。半程马拉松的结束时间是三个小时,全程马拉松的结束时间是六个小时。如果以半程马拉松为例,可以以步行的速度进行。一般人的配速是每小时六公里左右,三个小时能走十八公里,走跑结合就能完成。但是,如果要参加全程马拉松,就要加快一点,是半马的两倍。你可以想象你身体的疲劳程度,所以你必须在打烊前保持至少八分半钟完成!

你必须做好从零基础开始参加马拉松的心理准备。首先是时间的准备。这样的长跑锻炼至少需要半年的准备。因为要想给自己制定一个跑步计划,必须一个月跑200公里才能参加全马,从零公里到200公里的跑量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如果你年轻,有一点基础,三四个月就可以跑步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训练周期一般是6-12个月,每周至少4次。如果你做不到这些数据,那么就不可能完成比赛。第二是心理准备,是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对意志力的考验。只有意志力很强,愿意吃苦耐劳,才能完成训练计划,跑完马拉松。